外貿下滑:退一步 進兩步
作者:六豐財務113 11-04 16:15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海關發布了外貿數據。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3096.2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7240.1億美元,增長21.1%;進口15856.1億美元,增長26.4%。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3344億美元,同比增長17.6%,比10月份的增速降低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直接反映出外貿方面的兩個現實:其一,雖然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有所增長,但增幅下降,特別是在8月-11月期間連續4個月的連續下降。同時,貿易順差收窄的幅度達到18.2%,給人的印象相當突出。其二,今年我國的外貿情況不容樂觀。
從改革開放之初走上“外向型經濟”之路,到“入世”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多年來,對外貿易一直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最搶眼、最重要的角色。人們還記得,2008年前后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全球經濟出現衰退。而中國的外貿勢頭依然強勁,讓不少人為這種“一枝獨秀”的表現感到驚訝。今年初,歐洲那邊因債務危機焦慮不已,有人希望中國能憑借在全球貿易中的實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就在幾個月之后,中國對外貿易突然開始放緩。該如何認識這一新的情況?外貿的下滑對整個經濟將產生何種影響?會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中國經濟將在明年或后年發生“崩盤”,而外貿下滑將成為某種信號,成為中國經濟掉頭向下的“風向標”?
如果認真梳理多方面的信息,應該看到,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出現波動、下滑,是被動的,卻也是正常的。先說被動。美國、 歐洲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是最大的出口訂單來源。然而,近一年多以來,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其國內需求不斷緊縮。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增速由2010年的28.3%下降至今年前11個月的16.9%,中國出口減少也就不足為奇。歐洲的情況更糟,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洲人一夜之間發現過去那種“吃涼不管酸”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各國政府采取措施緊縮財政,老百姓也準備勒緊褲腰帶?!百I主”手頭緊了,“賣主”也沒辦法。因此,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增速由2010年的31.8%放緩至今年前11個月的19.2%。此前新公布的11月份PMI調查顯示,制造業新出口訂單量加速回落,并連續兩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下,表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進入下行通道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
為什么說正常呢?一方面,近幾年全球能源價格、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糧食價格等都在上漲。國內、特別是東部沿海外貿出口企業集中的地區,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東南亞、拉美地區一些國家在紡織服裝、低端制造業等領域顯示出后發制人的競爭性。面臨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場轉移兩大壓力,中國外貿出口的下滑,實在是很正常的。
“正?!钡牧硪粚右馑?,是說中國的外貿在經過二三十年高速發展后,也該慢下來,緩一緩,進行戰略調整了。以往多年,中國外貿出口成果輝煌,主要靠拼資源、拼環境,靠低成本競爭。這樣的路徑,短時間可以“跑馬圈地”開拓市場、搶占市場,時間一長,“資源約束”、“環境約束”等內在的薄弱點就逐步顯現出來。同時,那種企業員工工資增長大大落后于出口額增長的情況再也不能持續,靠廉價勞動力競爭的方式必須改變。因此,調整是必須的。
需要強調的是,外貿出口的放緩是暫時的、階段性的,是在國際環境極為復雜形勢下采取的應對措施。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出口訂單減少的被動局面,轉化為主動調整的機遇。在傳統競爭力有所喪失之時,努力依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打造品牌等手段形成出口新競爭優勢??傊艘徊?,為的是進兩步。今天的調整,將為明天積聚力量。
外貿下滑,結構調整,意味著許多企業的日子將會很難過,一些企業甚至會破產倒閉。此時,政府需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救市”,而是應該把錢花在鼓勵技術創新、加強社會保障等方面。如此,才能從制度上為中國外貿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上述數據直接反映出外貿方面的兩個現實:其一,雖然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有所增長,但增幅下降,特別是在8月-11月期間連續4個月的連續下降。同時,貿易順差收窄的幅度達到18.2%,給人的印象相當突出。其二,今年我國的外貿情況不容樂觀。
從改革開放之初走上“外向型經濟”之路,到“入世”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多年來,對外貿易一直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最搶眼、最重要的角色。人們還記得,2008年前后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全球經濟出現衰退。而中國的外貿勢頭依然強勁,讓不少人為這種“一枝獨秀”的表現感到驚訝。今年初,歐洲那邊因債務危機焦慮不已,有人希望中國能憑借在全球貿易中的實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就在幾個月之后,中國對外貿易突然開始放緩。該如何認識這一新的情況?外貿的下滑對整個經濟將產生何種影響?會不會像有些人預測的那樣,中國經濟將在明年或后年發生“崩盤”,而外貿下滑將成為某種信號,成為中國經濟掉頭向下的“風向標”?
如果認真梳理多方面的信息,應該看到,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出現波動、下滑,是被動的,卻也是正常的。先說被動。美國、 歐洲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是最大的出口訂單來源。然而,近一年多以來,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其國內需求不斷緊縮。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增速由2010年的28.3%下降至今年前11個月的16.9%,中國出口減少也就不足為奇。歐洲的情況更糟,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洲人一夜之間發現過去那種“吃涼不管酸”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各國政府采取措施緊縮財政,老百姓也準備勒緊褲腰帶?!百I主”手頭緊了,“賣主”也沒辦法。因此,中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增速由2010年的31.8%放緩至今年前11個月的19.2%。此前新公布的11月份PMI調查顯示,制造業新出口訂單量加速回落,并連續兩個月位于50%的臨界點以下,表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進入下行通道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
為什么說正常呢?一方面,近幾年全球能源價格、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糧食價格等都在上漲。國內、特別是東部沿海外貿出口企業集中的地區,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東南亞、拉美地區一些國家在紡織服裝、低端制造業等領域顯示出后發制人的競爭性。面臨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場轉移兩大壓力,中國外貿出口的下滑,實在是很正常的。
“正?!钡牧硪粚右馑?,是說中國的外貿在經過二三十年高速發展后,也該慢下來,緩一緩,進行戰略調整了。以往多年,中國外貿出口成果輝煌,主要靠拼資源、拼環境,靠低成本競爭。這樣的路徑,短時間可以“跑馬圈地”開拓市場、搶占市場,時間一長,“資源約束”、“環境約束”等內在的薄弱點就逐步顯現出來。同時,那種企業員工工資增長大大落后于出口額增長的情況再也不能持續,靠廉價勞動力競爭的方式必須改變。因此,調整是必須的。
需要強調的是,外貿出口的放緩是暫時的、階段性的,是在國際環境極為復雜形勢下采取的應對措施。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出口訂單減少的被動局面,轉化為主動調整的機遇。在傳統競爭力有所喪失之時,努力依靠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打造品牌等手段形成出口新競爭優勢??傊艘徊?,為的是進兩步。今天的調整,將為明天積聚力量。
外貿下滑,結構調整,意味著許多企業的日子將會很難過,一些企業甚至會破產倒閉。此時,政府需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救市”,而是應該把錢花在鼓勵技術創新、加強社會保障等方面。如此,才能從制度上為中國外貿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分享:
上一篇:入世十年 中國經濟十大變化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